价值投资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大手笔买小玩意高瓴张磊的迷操作 [复制链接]

1#
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
利润空间狭窄、企业贴身肉搏、创新容量不足、品牌效应有限……高瓴收购飞利浦的小家电资产莫非只是为了“交个朋友”?如果是,44亿欧元风险成本太高了些。张磊在盘算什么?这生意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
作者

刘亚杰

有人说,这段时间,高瓴资本的掌舵人张磊是痛苦且压抑的,可能这评论只说对一半。

他们说的“痛苦”很明确:年初时候“因亏损超亿美元,高瓴资本被清算”的传言不胫而走,已招惹满城风雨;

如今一份聊天记录指责,高瓴要拿起裁员屠刀砍向一级市场组,坊间哗然。

这年头,地主家也要闹饥荒了,日子没法过。

两条流言就能让见过风浪的张磊万分痛苦?显然高看了传言,小看了张磊。

之前官方辟谣表示,高瓴美股持仓总共60亿美元,没条件赔上亿美元的钱,从根本上否定了“清算”的可能性;

至于裁员更是扯,早有万达王健林,今有恒大许家印,都裁过员,可谁能指望这来“解套”?再者,真有了危险,员工是被裁的多,还是自己走的多?哪来的痛苦呢。

不过另一面,张磊一定是压抑的。

有媒体报道,年5月高瓴完成新一轮募资,规模亿美元(约亿元人民币),其中亿美元将用于收购。

这笔钱,应是为当年3月,张磊主导高瓴斥资44亿欧元(约亿元人民币),获得飞利浦(PHG.US)“家居护理与厨房电器”业务及全球品牌授权,期限15年(可视条件延长)作准备。

它可是这两年规模最大、额度最高的项目,也是张磊作投资的高光时刻之一了。他能够接受重仓的中概股股价下滑,中小项目贬值,却不容如此“大手笔”有半点闪失。

奈何按照商业逻辑推导,指望这笔投资赚大钱实在有点难。

求市场、要技术、追热点、寻创意、拉关系……对比既往案例,你都能发现张磊的“小心思”。“磊粉”们追捧,都说那是“价值投资”、“时间的朋友”、“守正用奇”……

可是哪一样,能够用来解释与飞利浦的生意?利润空间狭窄、企业贴身肉搏、创新容量不足、品牌效应有限……莫非只是为了“交个朋友”?44亿欧元风险成本怕是太高了些。

于是这生意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。硬是要找个理由,只能是你可以永远相信张磊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,就能让“小家电”值回票价。

向前跑与向后跑

“(年)9月,我们将‘家居护理与厨房电器业务’成功地转让给高瓴资本集团,顺利完成了剥离和交易。”

发布年年报时,荷兰皇家飞利浦全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万豪敦有这样一段表述。

一个“成功”,一个“顺利”。从这两个形容词,你能想象到万豪敦脸上的得意春风。

自年启动全速转型开始,“科技健康”一直是其核心竞争力。公开信息显示,这家公司业务由诊断与治疗(DiagnosisTreatment)、互联关护(DiagnosisTreatment)、健康生活(PersonalHealth)三部分构成。

年9月,大摩将飞利浦的行业分类从“工业类”调整为“科技健康类”,从此飞利浦开始了面向医疗科技领域的一系列大手笔收购,瞄准创新技术大步向前。

经过数轮收购与整合,那个被广为人知的“灯泡生产商”、“刮胡刀大佬”、“牙刷之王”完成蜕变,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型企业。

与此同时,原本隶属于健康生活板块的“家居护理及厨房电器”业务,与全新定位格格不入,被万豪敦列入资产处置清单。

这份清单中,被国人熟知的飞利浦“明星产品”——电动剃须刀与母婴护理,并不在在售序列;反而“非著名”产品——电饭锅、吸尘器、料理机等赫然其中。

“彼之刺芒,吾之蜜糖”。这份清单不好看,张磊却甘之如饴。

虽然中间传出其他企业参与竞购,但高瓴还是干脆利落“胜出”。年万豪敦释放出售信号,到最终与高瓴达成协议,双方仅用一年时间,张磊没有给竞争对手继续“传绯闻”的机会。

回头想想,张磊的操作十分反常:从年开始,张磊在资本市场已经行走17年的时间,为人们熟知的前期投资项目,众多都是面向未来的投资。

轻易能想到的,包括用全部流动资金投资的腾讯,“强东要万美元、我硬给3亿美元”的京东,素有“宁王”之称的宁德时代……

张磊锁定的投资案例,莫不是沿着时代前进和技术迭代的脚步,众多项目表现优异,带来了丰厚的回报。

也会有人想起年7月,高瓴联合鼎晖投资以亿港元,完成对“鞋王”百丽国际私有化的案例——服装行业,那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。

只是读过张磊所著《价值》都知道,那是一次对传统行业的现代化改造——组织超多人的技术和运营团队,实现建模设计、生产制造、仓储运输、门店销售、会员管理的全程数字化,业绩好转后分拆滔搏(.HK)与百丽时尚独立上市。

“百丽做的这些事情,他们都做不了,太难了!”一些被高瓴投资过的企业,看过百丽后曾有如此评价——张磊治下,高瓴也曾像飞利浦一样,一直向前跑。

忽然之间,他的行为方式似乎发生°大转弯,吞下了飞利浦极为传统的小家电项目,还是被一家老牌欧洲企业像“包袱”一样甩掉的旧业务,还没有任何王牌产品,还花了44亿欧元……

不过生意就是这样:从来争议不好使。只要买卖双方觉得合适,哪管谁向前,谁向后呢。

隐秘的价值

“我们期待与飞利浦携手拓展新市场,在全球寻找更多成长机会。我们与飞利浦的使命一致,即为全球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产品和健康美好的生活。”

这是收购完成后张磊的表态。听上去,这钱花在了品牌和渠道上。谈到花钱买品牌和渠道,最出名的案例是联想集团(.HK)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。

年12月,联想以12.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。

这笔钱,占联想-财年全年营收的47.9%,确实很贵;买下来,只能让联想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%提升到8%,比不了戴尔的16.9%与惠普的16.2%。

可是不买,联想将一直被领先者压在水里,成不了第三个“王”,更成不了如今一家独大的“王”。拿钱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,这么看联想这钱花得值。

要是听了联想的故事,就说张磊也能赢,太武断了,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。

联想称王,离不开个人努力,更离不开戴尔与惠普的主动放弃。

年,惠普收购Autonomy,向企业级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;戴尔晚了些,四年后也收购EMC,成为端到端的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。对手都在撤退,只有联想继续跑。

这么看,联想才是“时间的朋友”,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叫“剩者为王”。

可小家电市场并非如此。欧美Dyson、Bissell、Conair,日本松下、东芝、日立,以及国内美的、苏泊尔、九阳……

这里不缺“参赛者”,而且个个兵强马壮;相比之下,很多地区飞利浦弱势很多。这么多年来,也未见小家电出现波澜,业绩平静得像一面湖水。

折腾不出水花是非常危险的。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年以后全球小家电市场增速一路下滑。虽然年的趋势可能回正,但只是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成长空间有限。

参考飞利浦的数据,家电业务的成长空间已经在23亿欧元区间徘徊多年,不温不火,不上不下。水温不高,煮着挺舒服。

再看国内企业,它们早就在布局全球,海外收入的比例并不算低。开拓国际市场,会去接盘飞利浦的品牌和渠道吗?要知道,可不是谁都像美的与格力那么有钱。

要说缺,应该是缺“赛道”。为了争取更多利润空间,企业都在想办法改变。

理念创新时,企业发明了空气炸锅和料理机,曾经阶段性掀起产品创新;

物联网的概念兴起时,企业曾忙着把所有的设备连上网,一批音箱、电灯泡、豆浆机安装了信号接收器连接手机,扣上了“智能”的帽子;

引入AI概念时,企业给吸尘器安装操作系统,于是不插电线还能满屋子跑的大圆盘,更名为扫地机器人;

……

这些年,小家电没有多少新“赛道”;然而除了空气炸锅,飞利浦也没有多少可供炫耀的成绩。新“赛道”与飞利浦没什么关系,它还是那个配方,还是原来的味道。

这样一个项目的价值在哪里?一时间竟然找不到。

谁是“时间的朋友”?

对张磊而言,没有答案并不是好消息。

从成功切割开始算,交易达成还不到一年时间。这段时间,疫情起伏与经济调整的双重压力,让资本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
高瓴重仓的格力电器、百济神州、爱奇艺股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;年1月以.89万股的最高配股份额,10亿元增持的用友网络,也曾出现近60%的最大跌幅。

过去的投资不见起色,最新的增持难以解套,注定会掀起一场舆论审判。当初张磊如何走上神坛,冠以“中国巴菲特”的称号;如今正承受反噬的推力狼狈跌倒,承受口诛笔伐。

这是很可笑的。回看历史,国美的*光裕、海航的陈峰、恒大的许家印,哪个不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,让他们从低走到高,最后再跌落下来,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。

回看张磊的故事,他身上有足够多的闪光点:江小白、蔚来、Uber、携程、美团、药明康德……他已经不需要通过赚钱的具体数字,自证成功的高度。

除了“投资”,张磊“退出”同样精彩:年夏天,对教培行业的监管*策,让整个行业迎来寒冷的冬天;再看高喊着“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”的张磊,已经在当年初抽身而去。

“长板坡前杀了个七进七出”,这样的故事只在评书里有。当它出现在现实生活,发生在高磊身上,就必须承认,他是一个“聪明人”,目光如炬、魄力过人。

“聪明人”,怎么可能算不清账呢?

为了收购,高磊准备充分且竭尽全力。公开信息显示,年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企业金额达到亿美元,但高瓴这一笔就占去了42.3%。

这么大一笔钱投出去,必然经过长期的研判与周密的核算。可是买下来该如何操作才能回本,到现在也没有更合理的说法。

复制“百丽”的成功经验?似乎很难。飞利浦也是老牌科技公司,这么多年发展,不需要资本来主导自己的产业革命。

即便如此,这个并不前沿的行业,能够讲出打动资本市场的故事,分拆出一个甚至多个独立个体,实现境外上市吗?难度非常大。

打扮漂亮转手卖人?似乎也很难。之前已经说过理由,现在的小家电行业,不需要飞利浦的资源一决胜负。

就算拆了再卖,小家电资产得拆到怎样的颗粒度,才能找得到理想的买家?要知道,那可是一个亿元人民币体量的大项目。

非要找个理由,大概率是这么多年来,张磊布局了大量海外资产,需要这样一场投资,对冲潜在风险。

至于海外布局的逻辑是什么,需要对冲的风险是什么,又得打通怎样的关节,这些只有张磊自己知道。

于是这成了一个类似“罗生门”的游戏,一边是怎么看怎么不值得,一边信誓旦旦物超所值。

或许此时,时间将会成为看客的朋友:无论你是否猜到什么结局,都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,得到时间给出的最终答案。

欢迎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